母其文:致力于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浏览次数:
1983年从西南的边远山村考入大学,母其文可算是时代的幸运儿。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前往欧美等知名大学、医院做研究,却最终选择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故乡南充,全身心投入南充市中心医院的临床与科研。
如今,他所主持的南充市中心医院影像科建设成为四川省医学影像甲级重点学科,其牵头的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平台也成为四川省建国以来卫生系统最大的一个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能够有机会回报家乡,是我一直的心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母其文表示,近年来他正在国内率先开展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并用于临床科研上,希望该技术能够更多地造福病患。
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四川多美景,也出人才,从古至今,文人墨客不断。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的母其文,毫无疑问也在这片奇山异水的熏陶下,逐渐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科研专家和医学名家。
1983年,母其文考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充市地区人民医院(现南充市中心医院)放射科CT室工作。
在医院工作期间,母其文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科研的追求。当时,医院引进了一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CT机,仅开展常规检查工作。母其文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很快熟悉了CT不同参数的临床应用,并开发了一些新技术来满足临床的不同需求。他也因此获得两次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社会上流行‘下海’,大家都忙着经商赚钱,但我一直觉得科研才是我的最爱。”母其文说。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他认识了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的知名教授、放射诊断学家谢敬霞。深入交流后,谢敬霞鼓励他报考自己的博士研究生。1996年,他如愿考入该校,从事早老性痴呆的影像学研究。进校后,他加倍努力学习,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并在《美国神经放射学》、《中华放射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篇。博士毕业后,他选择去法国波尔多大学医学院,在该校从事神经放射学博士后研究。
2000年,完成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后,母其文又选择去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做研究,因为那里的脑功能成像尤其药物性磁共振功能成像全球领先。此后,他又应邀去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从事脑刺激功能成像研究,致力于将功能成像研究转化为临床的研究。
在美期间,母其文的科研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师从于著名的药物功能成像先驱斯坦博士,研究可卡因成瘾人群中的颅脑反应及成瘾机制。二是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师从著名精神病学家乔治博士和著名物理学家博宁博士、鲍·摩根博士,致力于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重返故土,回到南充
母其文在美国的科研和工作经历,可谓硕果累累。
2004年,母其文与博宁博士等人一起在世界上首次用磁共振功能成像检测到不同脉冲宽度迷走神经刺激的急性颅内效应,发现不同脉冲宽度经颅磁刺激产生了不同的颅内效应。他们确定250为最大正向效应和最小负向效应刺激脉冲宽度。该研究发表在《美国生物精神医学杂志》上,为随后美国FDA批准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抑郁症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2005年,母其文与合作者用功能性磁共振技术首次发现30小时睡眠剥夺降低了正常人工作记忆的能力,这种下降程度在顶叶及后顶叶超过前额叶,尤其是后顶叶,这向传统的前额叶受累明显的学术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他们还发现正常人基线活动工作记忆的水平能够预测睡眠剥夺工作记忆的影响程度。母其文的此项研究成果,为某些职业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随后,母其文将该成果在《美国睡眠学杂志》发表后,受到高度关注。
在美国工作多年,母其文却一直心系国内医疗事业的发展。2007年,南充市中心医院举行70周年院庆,母其文作为院友代表应邀发言,并对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指导,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组织部承办的第二届“海外高层次人才天府行”项目中,母其文与南充市中心医院成功签约,担任该院院长助理。
“回到熟悉的平台,能够更好地开展我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母其文介绍,近年来,由他牵头推动的“远程影像诊断平台与服务模式”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是一个重大惠民项目,以南充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为依托。影像中心于2013年1月28日启动建设,并于2013年5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
母其文介绍,这种服务模式是根据南充市经济不发达、贫困区县多的实际,基于市场机制设计和实践中总结创新的,以医学影像诊断业务为核心的医疗协同服务模式。它通过均衡医疗资源和信息分享,减少基层医院医疗缺陷、避免重复医疗,从而助推分级医疗、降低医保负担。同时,老百姓能够享受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了交通住宿等费用。
截至2016年末,影像中心联通基层公立和民营医院共88家,通过平台为36.96万人次患者提供了医疗服务,医学影像诊断60.92万张,日均诊断影像456张,是全国运行规模最大的医学影像平台之一。
据介绍,法国卫生部官员和专家、全国政协教科文委员以及四川省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都曾经前往影像中心参观指导。四川省各地市州县,以及北京、广西等地卫生机构60余批次到中心参观考察。该项目获得2014年度四川省医学科技(成果推广类)一等奖;该项目的服务模式被列入2014年四川省卫计委医疗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在成都举办了为期四天的分区推广培训,是四川省卫生行业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推广项目。
致力于交互式经颅磁刺激
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
当然,目前母其文最大的工作重心,还是在推广和应用交互式经颅磁刺激技术项目。
据世卫组织2010年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患病者高达600万~700万,发病率每年上升约8.7%,每年死亡近150万人。研究表明,约8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中40%导致重度残疾。因此,中风后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运动功能康复、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率是全世界关注及亟待解决的难题。但传统的治疗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的方法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显得非常必要。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神经电生理技术,长期、连续的rTMS刺激可以改变突触细胞结构,实现神经可塑,最终达到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它具有无创、无痛、无辐射、操作简便的特点。
母其文介绍,经颅磁刺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睡眠功能及情绪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并被美国FDA批准临床治疗药物难治性抑郁症。但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则是一种将磁共振功能成像与经颅磁刺激实时交互结合的技术,目前仅在为数不多的发达国家中开展。
从2012年6月开始,母其文就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项目,在国内率先用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检测到首例人脑经颅磁刺激过程中脑功能网络的改变。此项目的成功开展,能让科研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脑功能刺激成像过程中直接“观察”到人脑神经网络协调活动的改变,并以此调节治疗参数,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该技术的应用,填补了国内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的空白。目前,正用于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运动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的影像学机制探讨及临床疗效评价。
母其文团队的前期实验和Meta分析表明,rTMS对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显著的康复治疗效果。但是,rTMS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机制尚未见报道。据此,他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机制”为题,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申请为期四年的项目资助,并成功获批。
母其文介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像学机制”研究的目的,是将磁共振功能成像与经颅磁刺激技术实时同步结合起来,“观察”实时经颅磁刺激引起的神经网络改变,借此研究其作用机制和最佳的刺激参数。目前,他率领的团队已发表项目及经颅磁刺激治疗相关学术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9篇。
目前,母其文还牵头在南充市中心医院成立“脑功能康复与开发成像研究所”,担任该所的负责人。在母其文的设想中,“脑功能康复与开发成像研究所”未来必须坚持人才战略,“未来5到10年内,我希望打造出5到10个有海外博士后背景的研究领军人物,从不同的方向,包括运动、认知、睡眠等方面展开研究,更多地造福病人。”
展望未来,母其文希望进一步深入交互式经颅磁刺激磁共振功能成像及远程影像诊断平台服务模式的研究,让更多的病人受益于互联网+医学影像。